预重整通知,解药还是毒药?
作者 | 张凯旌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编辑丨武丽娟
来源 | 野马财经
曾坐拥千亿资产的泛海控股(000046.SZ)已经走到了重整的路口。
4月27日晚,泛海控股公告称,北京市一中院决定对公司启动预重整。如果重整申请被受理,将有利于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,提升公司的持续经营及盈利能力;如果重整失败,公司存在被宣告破产的风险。
上海海汇律师事务所律师娄霄云表示,预重整和重整是启动和执行的区别,按照正常的流程,下个阶段企业会去寻找重整投资人,并制定可行的重整方案。当该方案被法院批准后,公司才正式开启重整。
因此,目前泛海控股能否进入重整程序还存在重大不确定性。
4月21日,泛海控股曾被狮王资产以“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,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,但具备重整价值”为由申请重整。紧接着深交所便发函追问,泛海控股是否存在通过破产重整逃废债的情形。深交所的问题并不难理解,一旦企业重整,就意味着债务偿还的比例可能要打折扣,部分债权人可能要承受一定损失,但相较破产,这种方式终归还是更能保障债权人的利益。
截至2022年三季度,泛海控股总负债达969亿元,资产负债率达89.17%,其中流动负债为864.5亿元,而货币资金仅有27.07亿元。而截至2022年末,公司资产负债率已升至99.15%;截至2022年3月末,公司资产负债率101.25%。此外,泛海控股控股股东中国泛海的2022年年报也无法按时披露。
资不抵债、几乎众叛亲离的“泛海系”已经走到了悬崖边,会有“白衣骑士”出手相救吗?
泛海控股苦寻“接盘侠”
2020年11月,狮王资产曾拟以现金方式受让泛海控股持有的民生证券股权。双方签署意向协议后,狮王资产支付了转让价款50%合计1.361亿元,但由于泛海控股手中持有的民生证券股权被冻结,始终不满足交割条件,双方的转让便就此搁置。
事实上,彼时正值“泛海系”不断变卖家产之际,其中转让民生证券股权是回笼资金的重要一环。2020年8月开始,泛海控股不到半年的时间内,就将自身在民生证券的持股比例由71.64%降至31.03%,并借此获得了70.46亿元的转让资金。
但“泛海系”堆积如山的债务和纠纷,还是影响了泛海控股的变现。民生证券股权被冻结后,付了钱没拿到股权的不只狮王资产一家,北京利尔也曾因此将泛海控股告上法庭。
令狮王资产坐不住的是,今年2月传出了泛海控股持有的民生证券股权即将被拍卖的消息,且3月15日,有无锡国资背景的国联集团以91.05亿元的价格成功拍下。这直接导致泛海控股无法再配合狮王资产完成股权交割。
狮王资产即刻要求泛海控股返还转让价款本息及违约金,后者虽然嘴上说了“同意”,但手头流动性紧张,实在无力还款。于是狮王资产向法院提交了重整申请。
4月28日,泛海控股股价大涨,涨幅达7.5%,最终报收0.86元/股。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资本市场对此次预重整的态度。
来源:Wind数据
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,一方面,进入重整程序可以终止公司对重要核心资产的拍卖、以及带有利息和罚息的价款支付,保留公司的价值;另一方面,重整也能为公司争取时间,并保证对个人投资者欠款的赔付。
泛海控股方面表示,此次预重整能得到法院的快速受理,标志着重整工作迈出了关键性第一步。希望借此契机,顺利有序开展后续重整工作,尽快提出合理、可行的重整方案,也希望相关债权人、投资人能够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,顺利推进重整工作,提升公司的价值。
据“第一财经”,近两年泛海主要在跟民营企业谈资产处置问题,但民营企业能力现阶段比较有限。且“泛海系”背后牵扯的资产属性复杂,“泛海系”相关人士认为,这些大体量资产最好由“国有企业对接”。而业内知情人士则称,泛海希望通过政府的介入,希望银行等金融机构做出让步,通过消债、免息、延期,包括核销、债转股、抵债这几种方式来给企业减负。
愿景是美好的,但泛海控股眼下也面临严峻的问题。截至4月28日,公司收盘价已经连续第11个交易日低于1元/股,如果这个时间拉长至连续20个交易日,泛海控股将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。
此外,如果重整失败,泛海控股宣告破产,公司也将被强制退市。
谁站在卢志强的“对面”?
在此次被申请重整前,“泛海系”接连出现未能偿付到期债务的情况,债券违约、诉讼、仲裁、资产冻结等事件频发。
2023年1月3日,泛海控股公告显示,截至目前,除已披露过的诉讼、仲裁案件外,公司及公司控股子公司连续12个月内累计诉讼、仲裁涉案金额合计6.9亿元,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1.94%。
在14起案件中,有12宗被起诉方为民生信托;1宗被起诉方为民生信托、泛海控股,均为营业信托纠纷;1宗被起诉方为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:武汉公司),诉讼类型为建设工程合同纠纷。
爱企查显示,目前泛海控股被执行总金额达86.35亿元,其中2023年立案的金额就超84.61亿元。而作为“泛海系”实控人,卢志强已经身背5个限消令,申请人包括大连银行、吉林信托。
来源:爱企查
股权冻结方面,仅2022年一年,“泛海系”泛海集团持有的民生银行、泛海控股、民生控股股权,民生信托持有的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权,泛海控股持有的民生金服、泛海不动产投资管理公司、泛海酒店投资管理公司等股权都曾被冻结。
与此同时,“泛海系”还被包括英大信托、杭州陆金汀投资合伙企业,“自己人”民生信托等在内的各家“债主”追债。整体来看,这些“债主”主要是金融机构,以及曾经的合作伙伴。
甚至“泛海系”公开披露的信息,已经无法看清其债务的全貌。
4月7日,泛海控股因未及时披露相关债务逾期情况、受让子公司股份信息披露不准确、股份回购事项违规被证监会出具行政监管措施。
如泛海控股子公司武汉公司曾与民生信托签署协议,约定武汉公司于2022年1月15日前向民生信托清偿相应债务,涉及本金逾22亿元,但债务逾期后,直至2022年4月19日泛海控股公告才提及相关事项。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泛海控股与长城资产、民生银行和融创集团的债务上。
目前,债台高筑已经严重影响了公司经营。2023年1月31日,泛海控股表示,因阶段性流动性困难导致大量债务违约进入诉讼程序,报告期内根据诉讼判决计提利息、罚息或履行金,导致公司整体资金成本上升。
来源:泛海控股公告
此外,泛海控股2022年三季报提到,由于借款违约金大幅增加,泛海控股的财务状况陷入恶性循环。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外支出为12.87亿元,同比大增1340.01%。
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,“泛海系”目前遇到的困境,与卢志强筹划的发展路径有关。在市场环境好的时候“泛海系”高歌猛进、杠杆式扩张,在风险来临时并没有敏锐的嗅到危险,当疫情叠加地产行业下行风险的时候,“泛海系”的资金链就绷紧了,腾挪出现问题。而“泛海系”的例子也值得其他企业引以为戒,居安思危,才能行稳致远。
卢志强能否拯救泛海?
在资本江湖中,卢志强被视为“大佬中的大佬”,“泛海系”曾控制着超过2600亿元市值的商业帝国,涉及地产、能源、金融等多个领域。
“泛海系”核心上市公司有A股的泛海控股、民生控股,港股还有中泛控股和中国泛海金融。另外,其还参股了民生银行、联想、腾讯、阿里巴巴等近40家上市公司。
2014年年初,靠地产起家的卢志强决定向金融行业进军,公司开始由单一的房地产上市公司,向涵盖金融、房地产等业务的综合性控股上市公司战略转型。
经过三年扩张,泛海控股拥有了保险、信托、券商牌照,公司业绩达到巅峰。数据显示,2016年实现营收为246.71亿元,同比增长79%;归母净利润超31亿元,同比增长37.9%。
不过,随着泛海集团出现资金问题,泛海控股金融业务持续下滑。其中,信托业务营收从2019年的23.4亿元降至2021年的-28.13亿元;证券业务营收同比增速放缓,2019年-2021年增幅分别为91.82%、44.95%、-20.11%;保险业务营收也在连续两年大增后,2021年仅同比增长9.07%。
来源:Wind数据
与此同时,其地产业务自2019年以来营收不断下滑,从28.06亿元降至2020年的21.4亿元。不过,2021年该业务营收同比大增291.8%至83.6亿元。
在此背景下,泛海控股连续两年大幅亏损。数据显示,2020年-2021年,净利润分别为-46.22亿元、-112.5亿元。
2022年,泛海控股经营情况仍未好转。前三季度净亏22.4亿元,亏损幅度扩大25%;扣非净亏损15.96亿元,同比扩大117.66%;经营现金流为-6618.39万元,同比减少100.9%。
曾经的“泛海系”地产、金融两手抓,也导致其负债高企。截至2022年9月30日,泛海控股总负债达969亿元,资产负债率达89.02%,其中流动负债为864.5亿元,而货币资金仅有27.07亿元。
公司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,预计2022年亏损70亿至100亿元,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亏损6亿至36亿元。亏损原因与民生信托部分信托项目发生风险,计提了预计负债有关。
此外,4月25日,“泛海系”另一家上市公司民生控股披露2022年年报,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同比减少65.13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骤降309.98%,由盈转亏。4月27日起,该股被实行“退市风险警示”,股票简称变更为“*ST民控”。
在困境之中,卢志强并没有选择“躺平”,“泛海系”也一直在积极自救,其中就包括出售资产回笼资金。
来源:泛海控股官网
据不完全统计,2019年至今,为解决债务问题,泛海已陆续出售包括北京东四环朝阳公园附近泛海国际地块、武汉泛海创业中心、浙江民生金融中心和泛海钓鱼台酒店等在内的固定资产,以及持有上市公司的部分股权,累计套现超过300亿元。
此外,民生证券、民生信托、亚太财险等“泛海系”的核心金融资产,近年来也被频频转让,还有部分股权被送上拍卖场。
在陷入危机后,卢志强曾给投资者写了一封公开致歉信,表示对给企业的市场形象和信誉带来的负面影响,他深感内疚,并就此向每一位投资人诚表歉意。
对于未来的工作计划,泛海控股称,公司要推动金融子公司巩固核心优势,加快风险化解与业务转型进程,同时全力保障地产业务的开发销售运营,争取确保按时交房,并为公司贡献现金流,改善公司经营局面。
如今的“预重整”,是否会是泛海控股“重生”的第一步呢?
你看好这位曾经“大佬中的大佬”走出困境吗?评论区聊聊吧!
关键词: